乌海市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服务网乌海市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服务网

思想源

您的位置 |首页>>思想源

勤 谨 和 缓

来源:本站提供 点击数:1 【打印】 【返回】

宋人笔记中记述了一个故事:少年进士问同乡老前辈:“做官有什么秘诀?”老前辈答曰:“勤谨和缓。”胡适先生当年讲“治学方法”时,也引用了这个对话。细细思忖,此言极是。
  勤,指做事尽力,不偷懒取巧,老实、扎实、踏实。对大多数人来说,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。勤,能让人聪明起来。勤,就要始终保持燕子垒窝的恒劲、蚂蚁啃骨的韧劲、老牛爬坡的拼劲。勤,就是青灯黄卷、秉烛探幽;就是椎心泣血、精勤不倦;就是不负流年、甘守清寂;就是书破万卷、路行千里。读书真事业,磨墨静功夫。学问高峰的突起,源于知识的培植和积淀。把功夫下在平常、恒常上,板凳坐得十年冷,入乎其内,不舍昼夜,日拱一卒无有尽,功不唐捐终入海。
  谨,是谨言慎行的学术态度。有谨慎、小心、庄重、恭敬之意。谨是治学的品格,态度必须认真负责,思维方法务求科学缜密,要像鸬鹚深下水,莫学蜻蜓点水漂。孔子说“执事敬”,就是教人做一件事要郑重地去做,不粗心,不苟且。他又说“出门如见大宾,使民如承大祭”,都是敬事的意思。谨,就是细细琢磨,考镜源流。清初,一代大师顾炎武,当其考究文化地理之时,常载书籍三车,随时周游四方,随时寻获与向说不符之实质证据,或从父老口中获得矛盾相反的故事(他的论据材料多自父老口中收集),就立即在书上加以校正。所以,谨就是把事情看得严重、神圣,要慎之又慎、细之又细、实之又实、严之又严,一点一滴都不苟且,一字一笔都不放过。
  和,是虚心、不武断、不固执成见,鉴古开今,气宇宽广。胡适先生称:“做考据,尤其是用证据来判断古今事实的真伪、有无、是非,不能动火气。不但不正当的火气不能动,就是正义的火气也动不得。”已知的半径越长,未知的圆周越大。做学问要胸怀大千,爱智求真,以不求名利来保养怡淡之心,以柔退谦让来调和学界关系。动了肝火,是非就看不清楚。赫胥黎说:“科学好像教训我们:你最好站在事实的面前,像一个小孩子一样;要愿意抛弃一切先入的成见,要谦虚地跟着事实走,不管它带你到什么危险的境地去。”这就是和。托尔斯泰也有言:“一个人好像是一个分数,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,他对自己的估计好比分母,分母越大则分数的值越小。”
  何谓缓?简言之,就是有理、有据、有责任心。如康德所说,“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”,讲逻辑、有底线,是为有理;“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,有七分证据不能说八分话”,注意信息源,不妄加揣测,是为有据;自由与责任一体两面,对自己的言行负责,是为有责任心。缓,就是叫你澄心静观,莫急躁迫切,不轻易定结论。凡是证据不充分或不满意的时候,姑且悬而不断,比照勘正多方资料。“读书切戒在慌忙,涵泳工夫兴味长”,宋代大儒陆九渊的这句名言,后面接着的两句同样重要,“未晓不妨权放过,切身须要急思量”——不明白、说不清、有疑问的可以先放一放,仔细思量后再发表意见也不迟。达尔文有了生物进化的假设以后,搜集证据,反复验证,花了二十年工夫,还认为自己的结论没有到完善的地步,而迟疑不决未公开。他同朋友通信,曾讨论到生物的演化是从微细的变异积聚起来的,但没有急于正式发表。这就是缓。
  有了好习惯,当然就有好的方法,好的结果。读书治学善于养成“勤谨和缓”的好习惯,志于斯且乐于斯,必定有大收成。

上一篇:为推动理论创新思想引领发挥更大作用

下一篇:以“双问计”为抓手推进机关作风建设